- · 《中国环境监测》数据库[04/29]
- · 《中国环境监测》期刊栏[04/29]
- · 中国环境监测版面费是多[04/29]
- · 《中国环境监测》投稿方[04/29]
滨州市构建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推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构筑时空信息平台提供“大数据”支撑。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为“底版”,通过数据归集、整合汇总和定期更新,建设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。以“三调”成果为基础,融合耕地资源
构筑时空信息平台提供“大数据”支撑。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为“底版”,通过数据归集、整合汇总和定期更新,建设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。以“三调”成果为基础,融合耕地资源、森林草原(地)资源、湿地资源、水资源、海域海岛资源、地下资源、地表基质、地质遗迹资源、林草种质资源,建设“1+10”主分数据库。充分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,建设全市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,为各类规划、管理、决策、服务等提供数据支撑,为生态文明建设“数字赋能”,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。
刻划“三线一单”约束底版。《滨州市“三线一单”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》确定了全市环境质量底线目标,明确了能源、水资源、土地资源利用上线,建立了生态环境准入清单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479.64平方公里,对水环境、大气环境、土壤环境分区管控,全市地域划定为119个环境管控单元,优先保护单元5个、面积474.85平方公里,重点管控单元70个、面积4991.53平方公里,一般管控单元44个、面积4198.65平方公里。强化“三线一单”约束效力,压实全市各级党委政府、50个部门单位责任,实施“党政同责”“一岗双责”,真正成为决策依据、开发指南、行动遵循。
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 张迪 通讯员 陈晴晴 滨州报道
滨州市以“三线一单”为基底,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,形成调查监测成果“一张底版、一套数据、一个平台”,为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详实、现势性强的数据支撑。
林草生态监测评价形成“全覆盖”体系。探索“融合路径”,制定林草湿地与国土三调数据融合的技术路线,运用国土变更调查成果、遥感影像判读、外业调查核实三种监测手段,开展“样地+图斑”监测,样地监测完成165个;图斑监测中,林地小班共24.65万个,对其中4.06万块进行外业举证核实,举证率达16.48%,超过省定10%的要求;草地小班2.18万个,对其中2.06万个开展外业举证核实,举证率达99.32%。建立起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数据库,厘清全市林草资源的范围、种类等,掌握年度消长动态变化在全省列第1位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环境监测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hjjc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7/1059.html